close
標題:

唐太宗的生平時跡

發問:

唐太宗的生平時跡是什麼?急!

最佳解答:

aa.jpg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早年 唐太宗生於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隨父親起兵反隋,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 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宋金剛、劉武周。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 玄武門之變 此後,李世民與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間互相傾軋,分為兩派。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士將領薛萬徹等跟隨李建成、李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被迫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而後高祖讓位,他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 貞觀之治 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晚年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 他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積極推行科舉制。 630年,擊敗東突厥,被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於649年7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善於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征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 唐太宗還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 修改歷史疑雲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 姓名 李世民 年號 貞觀 廟號 太宗 諡號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在世 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在位 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 hope can help you!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其他解答:

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早年 唐太宗生於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隨父親起兵反隋,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 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宋金剛、劉武周。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 玄武門之變 此後,李世民與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間互相傾軋,分為兩派。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士將領薛萬徹等跟隨李建成、李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被迫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而後高祖讓位,他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 貞觀之治 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晚年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 他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積極推行科舉制。 630年,擊敗東突厥,被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於649年7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善於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征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 唐太宗還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 修改歷史疑雲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年),即唐太宗,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唐朝第二代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西元626—649年在位,共23年。 因功遭嫉,引發“玄武門之變”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9)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一座李氏“別館”之中。李世民自幼聰明敏捷,膽識過人。作為世代顯赫的將門之後,他從小就受到了家庭尚武習俗的熏陶,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騎射征戰和文韜武略。因此,青年時代的李世民就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藝。李世民不但喜愛騎射,還喜歡瀏覽兵書戰策,少時就熟讀了《孫子兵法》,並且能夠用孫子之言與父親李淵講論用兵布陣的策略,深得父親的喜愛。 在青少年時代,李世民和全家隨著父親職務的不斷調動,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了解了大量的社會現實情況,見多識廣,眼界開闊,逐漸形成了他意志倔強、豪放剛烈的性格特點,養成了愛動腦筋和善于思索的良好習慣,遇事頭腦冷靜、處置果斷。這些性格和習慣,使青年時代的李世民就開始顯露了出眾的才華。 唐王朝建立後,擺在李氏父子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削平群雄統一全國,鞏固李唐政權。但是,李淵稱帝後不便再親自挂帥出征,皇太子建成也需要留在京城協助父皇處理各項政務。因此,指揮和領導統一戰爭的重任就自然的落在了秦王李世民的身上。 當時,國內尚有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強大的軍閥勢力和農民軍勢力,統一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年僅22歲的李世民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統帥千軍萬馬,開始了他的歷時4年多的艱苦卓絕的統一戰爭生涯。 李世民從出關到攻下洛陽,共用了10個月的時間,前8個月主要是圍攻王世充,後2個月主要是對付竇建德。由於李世民正確地判斷了軍事形勢,衡量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毅然擴大了戰役範圍,終於一舉戰敗了王世充、竇建德兩隻勁旅,加速了統一關東地區的進程。通過這次戰役,充分顯示了李世民的機智果斷以及出色的軍事膽略和指揮藝術。 李世民統一全國的卓著功績,使他的威望日益增加,權力也逐漸擴大,政治地位和軍事地位都在迅速增長。他不但掌握著大量軍隊,還擔任尚書令的職務,位居宰相之職,這在唐王朝的上層統治集團中,特別是在李氏兄弟中間有著特殊的地位。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在晉陽起兵和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條件,收羅了大批謀臣猛將,逐漸組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政治集團。這個文武具備的政治集團的形成和他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逐漸產生了覬覦帝位的野心。隨著統一戰爭的結束,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圖謀變得更加強烈和迫切。 李世民顯赫的軍事地位,引起了他的哥哥皇太子建成的嫉妒,同時也使他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維護自己的皇位繼承權,太子建成也大力收羅人馬,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還把弟弟齊王李元吉拉入自己的東宮集團,倆人合謀對付李世民。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李世民與太子建成的爭權活動也逐漸由暗斗轉向明爭,最後終於導致了流血政變的發生。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武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的協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乘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入朝無備,發動了政變,殺死了建成和元吉,取得了皇位繼承權。兩個月以後,李淵被迫退位,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即位,史稱唐太宗,成為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時年29歲,次年正月,改年號為貞觀,從此李世民開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2009-05-14 23:08:31 補充: 唐太宗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君主。他精於弓馬,擅長詩書,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 唐太宗以馬上取天下,在武力統一中原和邊疆的過程中,多得力於騎射戰術,因此對弓馬特別精通。從晉陽起兵到登基做皇帝,他的生涯幾乎是和弓馬伴在一起的,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要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他在指揮戰爭期間,每每乘駿馬持大弓,衝鋒陷陣。後來登基做了皇帝,他的嫺熟的騎射技術仍然不減當年。唐太宗嗜好弓馬,特別是對駿馬的嗜好以至成癖。昭陵六駿雕刻,既是唐初雕刻藝術的高度成就,也是唐太宗嗜馬成癖與他馳譽戰場的真實寫照。 2009-05-14 23:09:11 補充: 唐太宗的軍事才華和指揮才能被後世極為欽佩和推崇。清朝馮夢龍著《智囊》一書有關兵智部分有如下注述:“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所謂以強當弱,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五、六倍於敵一路兵力,四麵包圍,聚而殲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準士兵談進攻的事,談論者死。待敵人屢次硬攻不克,士兵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攻即勝。這樣一可以練兵,二可以練民。 2009-05-14 23:09:33 補充: 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兼備,統軍馭將,注重政治與軍事並用,分化瓦解敵人,寬待降將,以德服人,使為己用;對少數民族將領,能竭誠相待,委以重任;對強敵來攻,常深溝高壘;閉營精銳,待其糧盡兵疲,伺機擊破;對堅城防守之敵,則長期圍困,阻援斷糧,乘勢迫降;對潰逃之敵,則窮追猛擊,必求各殲;遇戰局突變,臨機果斷,處置得宜。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體恤部眾,甚得軍心。 2009-05-14 23:09:53 補充: 唐太宗還擅長詩文和書法。他一生寫了不少詩文,後來被清朝人編入《全唐文》和《全唐詩》中的就有文7卷、賦5篇、詩1卷69首。唐太宗的文章主要是政論、史論、詔勒之類,其中《帝範前後序》、《金鏡》等是他的代表作品。唐太宗的這些文章大多是用駢馬文體寫成,注重辭藻和排列講求對偶與用典,在形式上還有擺脫大朝以來的綺麗文風。但是,由於唐太宗是一代開國之君,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艱難的統治歷程,所以他的文章政治色彩比較濃厚,開創了富有時代特色的貞觀之風。由於唐太宗的倡導與實踐,使貞觀文壇出現了一派興盛的局面。 2009-05-22 11:53:38 補充: 要求樓主自己都投一票以示對此題目的立場和誠意...|||||早年 李世民於隋朝開皇十八年(599年)(然近代有提出異議,根據唐太宗生平所述憶,其應為開皇二十年出生)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614年李世民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617年,李淵以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起兵反隋。攻克長安後,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國公。618年,遷趙國公。李淵稱帝後,李世民拜尚書令、晉為秦王。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與三場大戰役:一、破李軌,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唐京軍民以崇隆的歡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闢弘文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 玄武門之變 主條目:玄武門之變 此後,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 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衞士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建成、元吉諸子,佔李元吉之妻。 爾後李淵讓出軍權予秦王。數日後,秦王晉為皇太子,未久禪位於李世民,次年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貞觀元年(627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戶不滿三百萬,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政治安定、國力強盛,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增加了八十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期間,唐朝積極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調制和均田制,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 李世民本身也是個英武善辯之人,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煬帝楊廣本人亦以雄健爾雅善辯聞名,隋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因此在位期間,李世民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641年,唐室文成公主下嫁於吐蕃的松贊幹布。 《資治通鑑》有記載,李世民貞觀十七年廢太子李承乾之後、改立李治為皇太子之前,李世民之三子一弟李承乾、四子李泰、李祐及弟弟李元昌俱謀取帝位,致李世民心灰意冷之曲折,史載:「承乾既廢,上禦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於床,無忌等登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刎,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政治經驗,同時評述自己一生功過。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另外,李世民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稱「飛白」,聞名後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史家曾疑李世民生前,指定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近年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研究,《蘭亭集序》應該不在李世民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后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得了痢疾(一說是服用丹藥暴病[2]),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649年7月李世民崩在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裡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與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的對答亦在開元十八、十九年間輯為《貞觀政要》一書,以發揚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精神。 過失 面對自己空前的文治武功,太宗到晚年也出現一些過失。首先納諫不如貞觀早期積極,比如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其次奢侈之風日重。不過晚年他還是能反省自己過度奢糜的錯誤。 太宗年輕時還曾經嘲笑秦始皇,漢武帝迷信方術的行為。但中年起,經歷二子爭嫡、伐高句麗未果,並有家族遺傳的“氣疾”之病,致健康大不如前,開始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藥。最後因為長期服用方藥,導致暴病不治,年僅五十歲。[3] 司馬光說唐太宗「好尚功名,不及禮樂,父子兄弟之間,慚德多矣」[4]|||||起身 刷牙 佢溝唔到女 其實佢係不舉 3歲就食鼻屎 4歲睇淫野 扯唔起 5歲便秘 6歲飲可樂 7歲 死呀媽 8歲 死老豆 9歲 變狗公 10歲生多10粒睪丸 夠未呀???? 仲有好多 唔夠搵我 地止 青山醫院 得閒搵我 以上資料由唐太宗提供428DFA428D9FA6F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ksnlix 的頭像
    fksnlix

    fksnlix的部落格

    fksnl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